核心参数
1、corePoolSize:线程池中的常驻核心线程数
2、maximumPoolSize:线程池能容纳同时执行的最大线程数,此值必须>=1
3、keepAliveTime:多余的空闲线程的存活时间
当前线程池数量超过corePoolSize时,当空闲的时间达到keepAliveTime值时,多余的空闲线程会被直接销毁直到只剩下corePoolSize个线程为止
4、timeUtile:keepAliveTime的单位
5、workQueue:任务队列,被提交但未被执行的任务
6、threadFactory:表示生成线程池中工作线程的线程工厂,用于创建线程一般用默认的即可。
7、handler:拒绝策略,表示当队列满了并且工作线程大于等于线程池的最大线程数
工作流程
线程池内部是通过队列+线程实现的,当我们利⽤线程池执⾏任务时:
- 如果此时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⼩于corePoolSize,即使线程池中的线程都处于空闲状态,也要创建
新的线程来处理被添加的任务。 - 如果此时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等于corePoolSize,但是缓冲队列workQueue未满,那么任务被放⼊
缓冲队列。 - 如果此时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⼤于等于corePoolSize,缓冲队列workQueue满,并且线程池中的数
量⼩于maximumPoolSize,建新的线程来处理被添加的任务。 - 如果此时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⼤于corePoolSize,缓冲队列workQueue满,并且线程池中的数量等
于maximumPoolSize,那么通过 handler所指定的策略来处理此任务。 - 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⼤于 corePoolSize时,如果某线程空闲时间超过keepAliveTime,线程将被
终⽌。这样,线程池可以动态的调整池中的线程数
合理线程数
CPU密集型:CPU核数+1个线程的线程池
IO密集型:a)CPU核数*2;b)CPU核数/(1-阻塞系数)。(阻塞系数:0.8~0.9)
拒绝策略
第一种拒绝策略是 AbortPolicy,这种拒绝策略在拒绝任务时,会直接抛出异常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 (属于RuntimeException),让你感知到任务被拒绝了,于是你便可以根据业务逻辑选择重试或者放弃提交等策略。
第二种拒绝策略是 DiscardPolicy,这种拒绝策略正如它的名字所描述的一样,当新任务被提交后直接被丢弃掉,也不会给你任何的通知,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,因为我们提交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任务会被丢弃,可能造成数据丢失。
第三种拒绝策略是 DiscardOldestPolicy,如果线程池没被关闭且没有能力执行,则会丢弃任务队列中的头结点,通常是存活时间最长的任务,这种策略与第二种不同之处在于它丢弃的不是最新提交的,而是队列中存活时间最长的,这样就可以腾出空间给新提交的任务,但同理它也存在一定的数据丢失风险。
第四种拒绝策略是 CallerRunsPolicy,相对而言它就比较完善了,当有新任务提交后,如果线程池没被关闭且没有能力执行,则把这个任务交于提交任务的线程执行,也就是谁提交任务,谁就负责执行任务。这样做主要有两点好处。
第一点新提交的任务不会被丢弃,这样也就不会造成业务损失。
第二点好处是,由于谁提交任务谁就要负责执行任务,这样提交任务的线程就得负责执行任务,而执行任务又是比较耗时的,在这段期间,提交任务的线程被占用,也就不会再提交新的任务,减缓了任务提交的速度,相当于是一个负反馈。在此期间,线程池中的线程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执行掉一部分任务,腾出一定的空间,相当于是给了线程池一定的缓冲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