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o's Blog

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
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!

0%

施展《国际政治学40讲》学习总结

总体方法论

看清大势,把握趋势的要把握两个核心要素:

  1. 对现实力量格局的把握(军事力量、经济力量,决定了各方的博弈能力)
  2. 人心的把握(欲望与道德,决定了各方可能的行动方向)

    欲望,唯利是图

    道德,鉴于道德,又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反利益的抉择。

而推动力量和人心演变的又是什么呢?

  1. 技术的变迁
  2. 观念的变迁

五个阶段

从时间上来看,国际秩序经历的五个阶段:

大航海时代(1500~1750)

核心:海洋的崛起

海洋崛起 =》 远洋贸易 =》 更多的财富 =》 对旧秩序的挑战(战争) =》 思考新的秩序

两种视角:

  1. 帝国视角 =》 国家视角, 法国(对抗哈布斯堡帝国)
  2. 陆地视角 =》 海洋视角, 英国(对抗西班牙)

威斯特伐利亚体系,第一个国际法


传统的秩序:帝国与王国

帝国:文明的概念,源于宗教,只要宗教文明在,帝国就在。

王国:治理的概念,行政规划没了,王国就没了。

帝国之下,诸多王国,王国之间领地相差不多。长期以来,形成一种均衡的秩序。

大航海缘何改变了传统秩序?

大航海 =》 远洋贸易 =》 某些商人人没有领地,却有了很多财富

君主从商人贷款 =》 发展军事力量 =》 基于庄园领地式的新的政治组织形式 =》 需要新的观念系统来为新的形式来做正当性辩护

为何欧洲发生的最快?

不像中国,欧洲的政治体规模很小,更容易受到外部资源的影响。

另外,罗马法 为欧洲人提供了一套重要的法学方法。

新的国际秩序

国际秩序,以全球为单位,以国家为基本行为体,以贸易和战争为基本互动方式,以国家法国际条约为基本行为规范,从而形成的一种秩序。


基本要素之国家观念的由来

统治,所指的是人和人之间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,是一个物理事实。

国家,指的是一套复杂的政治和法律关系,是一个理论事实。

人的统治,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实。国家,是人们以特定方式对这个事实的一种解释。

法国是如何存下来的?(王爷如何合理的反抗皇帝)

给自己的存在一个理由,给自己去跟其他异教徒合作寻找一个理由。

根本出发点在于:世俗世界的最高统治者(罗马帝国的皇帝) 和 宗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(罗马教皇) 是分离的;而教皇才是道德制高点!

主权国家,基于国家理由,可以把国内各种资源都动用起来,更加聚焦。

思考问题的方式改变:只从本国利益出发,而不会从超越于本国之上、普世帝国秩序的角度出发。

观念转型之:从陆地到海洋

西班牙:布局土地,庞大的舰队(适合近身肉搏)

英国:布局重要的海上据点(土地上一无所有),结合海盗站,火炮

领先者是没有动力去主动改变思路的。

落后者做出观念的改变,看上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。

海洋霸权 VS 陆地霸权

海洋是自由的,陆地是封闭的;海洋虽然自由,但一定是霸权的;陆地是封闭的,但是陆地格局确实多雄并立的。

海洋霸权的双重属性:军事属性 和 贸易属性

公害不遵守任何国家的法律,只遵守自然法。

海洋霸主通过军事垄断所实现的海洋安全,就转化为一种全球公共皮,可以为所有国家共享。
霸主的利益在于推动自由贸易来收租。

高手间的政治博弈,是对于规则主导权的争夺,也就是国际法。


国际法:构建一个规则系统

西班牙为何率先构建国际法

因为:需要为自己的行为(占领,并掠过印第安人的土地)诉诸合理性。诉诸给谁看呢?诉诸给其他的国家。

率先建立标准(有利于自己),然后把这个标准逻辑自洽的建立起来,那么谁就有优势。

罗马法是理论基础。

基于道德的规则系统 VS 基于罗马法的规则系统

前者,不具有演化性,时代不通了,系统会失效;而后者,具有演化性、扩展性。

抽象规则体系:其中每一条的具体规则都不是独立存在的,而是通过其他的规则获得意义,规则与规则之间相互解释,构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系统。 有扩展性,可以用来解决新的问题。


体系形成:30年战争催生出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

遇到问题时,人们理念的变化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:

  1. 法国对抗帝国时的国家观念
  2. 英国对抗西班牙时的海洋霸权观念
  3. 西班牙掠夺殖民地的国际化规则观念

30年战争,最后一场宗教战争,第一场国家战争

战争的残酷,让人们意识到如何定义正义战争的必要性:

主体,必须是有独立主权的国家
理由,必须基于自然法,而不能是宗教(宗教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)


内政与外交:英国缘何能够打败法国?

英国:打仗需要钱 =》 借钱融资 =》由于国家有钱,国家能够还得起 =》 良性循环

法国:打仗需要钱 =》 借钱融资 =》 由于国家没钱,赖账 (另外不得不发行货币) =》 恶性循环

项目 英国 法国
政体 立宪君主制 绝对君主制
政府权力
意愿整合能力
政府收税能力 弱,君主畏首畏尾不敢多征收
融资能力 强,民众愿意借钱,有信心,融资成本低 弱,民众不愿意借钱给政府,没有信心,成本高

大革命时代

两场革命:

英国的工业革命:英国优先发展了工业,所以跟其他国家有产业落差,制定游戏规则,使用现代经济打击传统经济。

法国的政治革命:观念层面的变迁,现代政治打击传统政治,推动出现民族主义观念,全新的大众政治组织和动员技术以及全新的战争逻辑。

为啥两个国家会爆发不同的革命?

任何演化都是既有体系当中的不均衡导致的。

两国缘何发生不同的革命?

历史背景:英国贵族能力很弱(玫瑰战争让大贵族基本灭亡),而法国贵族能力很强

对于英国,大航海带来新资源 =》商人阶层和经商贵族受益最大

小贵族联合起来,最终与国王形成均衡,光荣革命,从封建割据到走向统一,自下而上。

这种社会比较有活力,有创新,率先发起工业革命。

对于法国,大航海带来新资源,法国政府受益最大(从有钱商人那里贷款),雇佣军队,干掉了大贵族,自上而下完成统一。

政府力量强,长期对社会精英压制,反抗欲望强,机缘之下发生政治革命。

两场革命的影响。

现代政治的基础在于:大众政治、大众社会。也就是说,政府做什么事情,需要考虑大众的感受,需要考虑对大众的影响。

需要考虑一种全新的秩序来管理人民大众:理性化

理性化,需要把治理国家的方法规则化、抽象化,来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,从而让大众更加满意。

不同路径的理性化。

理性化体现在工厂管理结构上。效率提升,累积财富,质的飞跃,降维打击。除了常规战争,还发起了经济战争。工业打击农业!

理想化体现在官僚制度。


自由贸易-英国从经济上降维打击别人?

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

争夺的就是规则制定权。而自己则从既定规则中受益。

自由贸易:你收不收我关税,我不在乎;而我不收关税。

为什么英国敢这么做? 因为英国当时是唯一的工业出口国。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(因为不收关税,所以其他国家更有动力卖给英国),加工,产出工业品卖给其他国家(因为只有我能制造出来,所以及时你收很高的关税,也会有人来走私)


英国的自由贸易 VS 德国的国民经济学

亚当斯密 VS 李斯特

任何政策都一定有既得利益者来支持。

强调应该自由交易,而不应该过度干预。并且全球市场化是道德的,如果不遵守,那么就不道德,我就打击你!

李斯特,国民经济学,三步走:

  1. 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-农业,通过自由贸易来积累资本。
  2. 保护主义经济策略,用积累的资本促进本国工业发展
  3. 等到工业发展起来,恢复自由贸易。

借助上面的策略,德国赶超英美!


人民主权 - 法国大革命巨大的影响力

物质冲突 VS 观念冲突

物质冲突,是一种有限冲突,只要达成利益上的平衡,冲突也就解决了。
而观念冲突,是一种无限冲突,不把你干死,就没完。

人民主权

不仅考虑了主权,而且进一步思考了主权应该在谁手里?是君主主权还是人民主权?

革命,之前是回归旧传统,而法国大革命指的是推翻旧秩序!


民族主义 - 德国是如何通过讲故事来对抗法国的?

人民主权,首先需要将一个故事,用这个故事给他想要去覆盖的那些人赋予同样的身份,同时又能吧其他人和自己区分开。而这个故事,正是对nation,对民族的身份的讲述。

人民主权,需要投票? 那么又有那些人来投票呢? 答案是属于这个Nation的人民。

法国,是有现成的国家,讲个新故事来重新定义这个国家;而德国,是先把故事讲出来(有待统一的德意志民族),等到接受这个故事的人多了,反过来推动这个只存在于观念当中的民族统一成一个国家。

法国的政治民族主义:无论出身,只要有相同的政治认同,签署了《人权宣言》

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:德国的民族主义是和文化相关的,一个民族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。从哲学到人民大众更容易接受的《格林童话》,共享一种文化。

文化民族主义,有着相当的封闭性,因为他要用一种和别人有高度区分性的文化来作为自己的识别标志,那么就要血统、信仰有关了。

血缘民族主义,纳粹

民族主义双刃剑:一方面凝聚力,一方面恶性发展给世界带来灾难。


全民战争 - 西班牙怎样在战场上拖垮法国

为什么法国的全民战争这么牛B:

第一,战争的目标设定:之前是解决物质冲突,而现在解决的是观念冲突;

第二,战争调用的资源动员能力:之前是贵族领地,现在是全国性资源。

当遇到了西班牙同样全新的全民战争-游击战

法国大革命带来了:新战争模式-全民战争,新观念模式-游击战争;


维也纳和会

法国如何在战败后避免被过分掠夺?

道(做事情的具体原则)

  1. 欧洲各国的实力均衡,是能够保持大和平的基础;
  2. 光物质层面还不够,需要考虑人民对正当秩序的想象

  1. 让法国成为维护各方平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
  2. 正统性原则(革命原则):尊重正统君主家族的统治

海陆对抗 - 德国为何很难挑战英国

英国的开放秩序(德国挑战英国之前)

  1. 覆盖全球的政治规则体系和贸易规则体系,大英帝国治理的不是具体的领土,而是普遍的规则体系。例如,英镑作为货币标准。
  2. 英国的国际战略:着力打造一个各国之间的势力均衡体系,而自己作为第三方仲裁。

以上种种,让英国统治全球的成本并不高。

德国的封闭秩序

德国封闭,强大的民族主义,团结,牛B,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、第二次世界大战,而未果。开始转向开放秩序。

德国从封闭到开放

德国吃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亏之后,德国带头,其他列强开始掠夺海外殖民地。而英国也不得不紧跟(害怕被别人抢完了),维护成本越来越高,统治世界越来越吃力。虽然德国占领很多地盘,但是还是不如英国。德国开始发展海军,给了英国(还有法国、俄国)很大压力,搞得他们不得不结盟。至此,英国也无法置身事外,充当仲裁了。

两者的成功,让其他国家拼命反抗(效仿),例如德国便相继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,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主义,然后严重打破了新的平衡。

大战争时代

第一次世界大战

技术与观念的发展速度 超过 国际秩序上观念和规则的演化速度 =》 外交斡旋机制失效 =》 大规模战争

技术方面:电报、武器工业化生产
观念方面:民族主义狂热

民族主义不道德,急切需要新的道德观:需要超越、克服民族主义的普世主义

  1. 威尔逊主义:先民族自决,再组建国际联盟来确保和平
  2. 列宁主义:无产阶级联合起来,革命,推翻资产阶级

完全出乎大家意料,一站打了很久,最后大家都倦了。不想打了。德国不败而败,英法不胜而胜。

一站,不知为何而站?打赢了的一方,渴望建立什么样子的新秩序?很迷茫。必须找到一种对于正义秩序新的叙事逻辑,一种新的国际道德观,从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找到正义的基础。

一站之前的国际秩序:现实主义,大国之间力量均衡,而忽略一些小国和民族;(这种虽然对小国家不友好,但是大国之间并无明显的战争,总体还行)

普世主义:你和别人共存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,从这些基本原则里提炼出更抽象、更高阶的价值观念,这是普世主义的根基。

民族主义情绪 依旧 强于 新的道德观(未完全实施;对德国压迫太明显)

第二次世界大战

原子弹的出现使得战争的破环力不可控。大规模的国家级战争不再适合作为政治手段。

大阵营时代

战场上的热战 被 观念上的冷战 所替代,代理人战争

人类的前途是美国还是苏联代表?

美苏两派,需要去说服其他国家加入自己的阵营。

积极鼓励殖民地独立。

经济层面的差距,让苏联后劲不足

美国,市场经济,鼓励创新,会催生出技术红利
苏联,不适于创新,计划经济,适用于吃透一波红利,而不适于生出一波红利

大颠覆时代

互联网,突破时间与空间,突破了传统社会秩序以及传统道德观念。

核心资源在于对未来的想象力。

经历了长时间,什么东西一直在变?什么东西又是不变的?

有两个东西在变:

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,

什么东西不变呢?

由于技术进度,导致财富积累。财富的增加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匀。长此以往导致革命。

你的支持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