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o's Blog

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
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!

0%

知识体系

用一年的时间去为将来的创业作准备

创业需要什么?

  1. 靠谱的团队
  2. 优秀的产品
  3. 过硬的管理

所以,我们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去学习如何去做好下面几点:

  1. 如何去做一款优秀的产品?

  2. 如何去做好管理工作?

  3. 如何才能快速搭建自己的团队?

  4. 如何去更好的理财?

以上问题,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行动准则、方法论;同时,要知道每一个方法论的底层理论。
不抽象,就无法深入思考;不还原,就无法看清真相。

让自己有能力去管理一个团队,去带一块业务。

首先需要去了解业务

创业靠的是什么?

每天花一个小时
去反思:每天做的事情,哪些事情可以不做,哪些事情一定要去做。
去沉淀:每天所学的东西,将每日所学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每日思考得以进行的前提:

  1. 已经有自己的知识体系
  2. 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

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的?

跨界思维

知识管理

我们可以把自己平常接触到的知识,按照知识浓度,分为四种:经历、经验、方法、理论

“低水平勤奋陷阱”

读书方法的升级: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。

大脑的记忆,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。

我的临界知识:

复利效应

经济学原理:

以物易物:人们不通过货币中介,彼此直接交换物品和服务。
稀缺:人的欲望超过能满足欲望的可用资源。稀缺是普遍存在的事实,从而要求人们进行交换。
取舍:由稀缺导致的不尽如人意的现实,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VS CAP理论中的取舍? 架构中的取舍

有目的的行动, 无意识的行为
大脑 不同于 意识

公理化证明,欧几里得的几何学

  1. 基于某个公理,通过演绎推理,得出结论
  2. 不需要通过实践去校验

经济学推理的基本假设:社会事件是由人有目的的行动驱使的;

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
研究对象的自主意识,很难做控制实验

只有个人才行动;
偏好是主观的,是一种排序,不能量化;不同人的偏好不能相加
人们利用世界的一部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哲学家将此描述为:人们使用手段来达到目的。经济学家的描述则是:人们利用物品和服务来满足偏好。
效用:用来描述人从一件物品或者服务中获得的价值

必须先弄明白他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。我有哪些资源?我在公司有哪些资源?公司有哪些资源?
管理才能:经济的使用稀缺的资源(稀缺性的最显著特征是涉及取舍)

东西object 如何 变为 物品good,需要三个条件:

  1. 某个东西能够帮助人达成目的
  2. 人希望达到某个目的
  3. 人知道条件1

消费品
生产品:生产要素、生产资料,具体细分:

  1. 土地和自然资源(大自然)(永久性、损耗型)
  2. 劳动力(休闲、劳动、劳动的负效用)只有当通过劳动能间接地达到更重要的目的时,人们才原意牺牲休闲来进行劳动
  3. 资本品(由人创造出的生产要素)

劳动的负效用:经济学家的术语,用来描述人更愿意休闲而不是劳动的事实。人之所以会去劳动是为了获得间接的回报

生产率:一件生产要素在一段时期内的产量,通常特指劳动力。

收入:人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新增消费品与服务的产出
储蓄:如果人的消费量少于其全部收入,即产生储蓄,所谓“量入而出”。
投资:当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未来的收入,而不用于生产当前消费时,即产生投资

边际效用:物品按单位估价:
人们评估物品的价值,不是按照物品的整个类别,而是按照物品的单位来进行。用经济术语来说,人们对物品的估价基于边际效用。

收益 超过 成本
机会成本,它被定义为主体为了某项选择,而不得不放弃的次优选择带给他的价值

一切行动都是由预期(信念 和 偏好)引导的。预期是指他对未来的预测。当然,预期可能是错的。

交换:满足每一个人的偏好

你的支持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!